close
dvd-cropped.jpg

---科倫拜校園事件---

另一片在學校借的片子
因為實在太有名了
借了好久才借到整片充滿著沉痛, 幽默, 無奈, 憤怒的複雜情緒
觀眾的情緒也隨之起伏
Michael Moore把大家都知道的美國槍枝問題
藉由科倫拜高中 (Columbine High School, CO)槍殺案的發生來做一番重新檢視

這一部片子有著多重主軸
每個主軸各有其論述
相互交織但總是圍繞著一個問題:
什麼美國每年因槍枝犯罪被殺的人超高 (高過其他國家數百倍)???

因為太多槍嗎?
- 加拿大每家幾乎都有一枝槍...
因為美國暴力的歷史嗎?
- 英國, 德國, 其他國家都有啊...
因為暴力電影, 暴力電動玩具嗎?
- 其他國家也喜歡耶...
貧窮? 高失業率? 多元種族?
- 其他國家也有貧窮問題, 加拿大的失業率高, 種族組成甚至比美國複雜...


Michael Moore提出的解釋主要有下列幾個:

1. 美國媒體
媒體不斷鼓動民眾在生活中許多的潛在的恐懼
從殺人蜂, 蘋果內藏利刃, 萬聖節的有毒糖果.....
到最紅的Cop Show, 塑造了黑人, 西班牙裔人是trouble-makers
造成生活中的不安全感
不管再怎麼過度保護自己都不為過

2. 美國政府
白宮總是以轟炸其他國家作為問題的解決辦法
美國政府其實才是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(大規模毀滅性武器)的大本營
青少年收到的訊息是:
既然政府可以用炸彈去炸其他看不爽的國家
我也可以用槍去抒發我不爽的情緒

3. NRA (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)
這個幾乎是與種族主義畫上等號的鼓吹槍枝組織
是相當有力的利益團體
NRA不斷鼓吹過度的自我防衛
尤其在9/11之後
這種風氣更是甚囂塵上 搞得美國人心惶惶
更令人可議的是
NRA的主席Charlton Heston
在哥倫拜高中槍殺事件,
以及密西根六歲小孩槍殺另一個六歲小孩事件之後,
仍然毫無顧忌地在這兩個地方辦起槍枝大聚會
大聲嚷嚷美國憲法賦予人民合法擁有槍枝的自由
他高傲又無惻隱的態度讓受難家屬無法接受

這部片有著許多的層次
主要其實並不是在談論校園槍枝問題
而是在檢討利益團體的貪婪, 福利制度的荒謬, 低收入戶的無能為力, 媒體的嗜血....
以及槍枝如何悲劇性地將他們都串聯起來

Michael Moore高明之處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
被他的思緒引導
隨他的論點起舞
難怪有人說看了他的片子
很難不成為他的信徒

我們雖然對於"Michael Moore"式的對質訪談不能完全認同
(直接把人家的車子攔下訪問, 希望造成 "大資本家=冷血=高傲=不顧別人死活" 的印象)
但很佩服他的勇氣和執念
而且他與 Charlton Heston 那段訪談
的確顯示出他的功力和無懼

片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
有兩位科倫拜槍殺案生還的青年人
雖然撿回一條命
但一個得終身坐輪椅
另一個在多次手術後勉強站立
但體內仍存留子彈
他們坐飛機到 K-mart 總部陳情
(因為科倫拜槍殺案所用的子彈就是從K-mart買來的 19 cents一個!)
原本是要突顯槍彈的容易取得
以及毫無規範的後果
但他們找了一堆媒體一起去
最後K-mart竟決定90天後全國停止販售所有的彈藥
這一個勝利是連Michael Moore都始料所未及的
讓我想到在我們一件Yale的T-shirt上面寫著:
"Never doubt that a small group of thoughtful, committed, citizens can change the world; indeed, it's the only thing that ever has."
(Margaret Mead)


Charles 12.22.2003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n Chu 的頭像
    Ann Chu

    Ann Chu的部落格

    Ann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